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數位包容與實踐期末報告

數位包容與實踐,當初在選這門課時還以為是教系上的專業課程,後來問過系上修過課的同學才知道這是一門服務學習的課,而我個人的主張想法是只有在實際應用時,才能發揮出自己真正的知識與實力,因此,我一開始期盼這堂課是一門可以藉由實際去接觸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去了解他們所面對的問題,然後運用自己自身的專業背景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就在這樣的期待下修了這門課。

老師放給我們看的《跟著妹妹搭巴士》以及《叫我第一名》,第一部片的劇情是在說主角瑞秋有一位患有智能障礙的妹妹,她的名子叫貝絲,貝絲每天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搭巴士,在故事中,其實貝絲一直都像個小孩子,不願意負責任,只想要無拘無束的過著她想要的日子,完全不想後果及規劃,單純是為了快樂而追求快樂,當然這樣的人很快樂,但也很難跟她相處或溝通,在過程中,不斷看著瑞秋去學習如何跟貝絲相處,也瞭解到其實用不同的方式去跟不同樣子的人相處,是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的,而我覺得這之中的關鍵是在觀察,從關查中瞭解,從瞭解中體諒。


第二部片內容是在講述有一位患有妥瑞氏症的主角,從小就受到同學的異樣眼光看待,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在一次受到了校長的影響,他決定成為一位老師,在過程中處處受到刁難,挫折,有憤怒,有激動,有傷心,但這些挫折並沒有打敗了他,反而讓他越挫越勇,最後成為ㄧ名出色的老師,因此,看完這部片子我的想法是,若人家的缺點並不一定會影響他的優點,那又為什麼要用這個缺點來掩蓋住能讓他的優點發光的機會呢?


在服務學習方面,我去了關西肢障協會,去關西肢障協會的整個過程是非常有趣的,讓我了解到一些肢障人士的不方便以及他們克服的方式,在過程中,我們幫他們量測血壓,量體重體指,這些動作其實在當下是沒有任何感覺的,只是覺得我現在在做一件工作,而這件工作或許可以幫他們做到平常比較不方便做到的事,而之後,聽老師講,才瞭解到,其實,量血壓對我們來說只是一件工作,但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被人關心的感覺,在量完血壓後,我們會陪他們運動,所謂的運動,其實就是指玩體感遊戲,其實我想這個運動強度又不大,且如果只是每個禮拜玩一次的話,對身體的控制應該是不會有太顯著的效果,但我想這是一個參與的感覺,讓他們覺得他們跟我們是一起的,並能藉由這種感覺,讓他們感到心情愉快,看到他們心情愉快了,我也跟著愉快了起來,整體來說,這是我覺得在服務學習上得到的最大收穫。


外面講員的部分,這次老師請來的講員都是所謂的行動者,他們透過他們目前在做的事,對我們宣導,讓我們也可以瞭解到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他們的理念與社會貢獻。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心得分享 5/15/2014 搶救南崁老樹與老房子

台灣逐步逐步的進步,在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到台灣為了走向現代化都市所作的努力,但在過程中,也看到了財團或政府為了某些利益上的關係,犧牲了我們原來擁有的大自然,在過程中,總會出現想要保護大自然的社運人士,講者就是其中一名,這些人,他們與財團形成強烈的對比,他們不為自己的利益,他們只是一隻小蝦米,卻挺身面對擁有許多資源的洪水猛獸,才這強烈的對比之下,他們顯得勢單力薄,而他們有的只是一顆想要保護原本該屬於我們的東西的心,或許很難成功,但還他們還是願意去試試,而我在這場演講中得到的啟示是,不管會不會成功,如果想要為這個社會做些甚麼是,先從身邊開始做起。

心得分享: 5/01 拒絕被遺忘的RCA工殤事件

電子公司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以目前的情況看來是很難做到零污染,但汙染可以經過處理後,得到比較好處理或近乎無害的物質,所以政府設立了法規,要求企業遵守這個法規,得以做到保護環境與本國國民的基本義務。但RCA公司在這點上並沒有遵守法規,反而還蓄意的打入開發中的地下水中,且或許為了一些利益上的目的,把這些地下水直接接到公司管線,讓員工直接喝下這些受汙染的水,而這些員工在多年之後,發現了許多病痛,也已經死了不少人,但RCA公司不賠償,政府現在也採取放任的政策,造成這些受害者沒有管道去申訴或要求賠償,我覺得在這點上政府沒有做到把關的責任,政府在後續的處理上應有所作為,而RCA實在是很不應該,但目前他的資金大部分都已經移出台灣,所以這些部分我覺得應透過國際媒體來發聲,並試圖爭取到該有的賠償,最後,希望這些事情以後不會再發生,也希望受害者們能得到該有的補償。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心得分享4/10/2014 蘇雅婷 小姐《與山海共生之非核家園》演講心得

再一次聽到了非核家園的演講,這次的主題向於台東地區,講的重點是面對無空間處理的核廢料,到底應不應該放在台東?
講者說,現在的美國已經規定全世界處理核廢料已經不能丟入海中,因此政府想要把台東當成第二個蘭嶼來處理核廢料,因此出現了反彈的聲浪。
但我的想法是,若不放在一個人煙最稀少的地方,對全民造成傷害最小的地方,那這些核廢料要如何解決?所以我認為要抗爭的不是反核,因為反核目前這些核廢料還是要處理,還是得找地方處理,這樣會變成無限迴圈的問題,會不斷的抗爭下去。因此,我覺得重點是在於說,如何讓那些核廢料變的安全?是不是要設一個監督機制,或者是要做完善的保護裝置,才能解決問題,並讓當地人安心。
最後我覺得,不管廢不廢核,核對人類有害是事實,但他也是一種可以提供大量能源的一種東西,所以取其利而免其害,才是我們應該想辦法的地方。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3/13/2014 講者 陳育芳《核電員工的最後遺言》蔓延計畫 演講心得

核電,對我們來說是把雙面刃,在工業革命後,電的重要性就變的難以取代,但以目前全世界的發電主力都是以火力來發電,這種方式既不環保又不符合經濟成本。核電的起源是在18世紀後,人類對物質的研究重心從古典物理慢慢轉到近代物理,也因此,得知了一種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高能的方法,叫核分裂,而這,改變了歷史,也改變了人類對能量的看法。核電不會像煤一樣產生許多廢氣,也不會像煤一樣,很快將面臨挖完的問題,算是一種新興能源,乍看之下,好似有許多好處,但我們不知道的是除了熱能與gamma波外,在核分裂過程中,還會分裂出多少的未知能量,而這,又是否會對人類造成甚麼為害呢?在這裡,已經碰到了許多的未知,也不知該如何控制這些未知,更恐怖的是這些未知所被觸發的critical point也都不知道,用一個充滿這麼多不安定因素的東西,對人類真的是好嗎?但電又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源,所以煤總有一天會用完,也總會有需要新能源的時候,當那天到來時,我們是否有能力準備好,讓新興能源無縫接軌的取代目前的供電量?因此,我的想法是,若要建核電,用核電,需要再等科學更成熟一點,更進步一點,等到真能瞭解核的概念,在去衡量用的必然性,且同時多方發展替代能源,找出最好的供電方式。

3/6/2014 叫我第一名 觀後心得

主角是一名罕病患者,他的問題是無法長時間專心,並在緊張時會以高頻率的次數發出怪聲,他的夢想是當一名教師,但在求職的過程中,大家對老師的刻板印象是穩重且專注,不許發出怪聲,也因此讓他的求職路走的非常不順,這是一個個案,也是一個通案,當一個人已經對一個想要的東西產生了刻板印象,不去對不符合期待的樣本深入了解,則這個東西就會照著他的原本期望來走,但可能也因此會喪失獲得更好的樣本的機會,如同主角,因為他的疾病,讓他無法容易獲得教職機會,但也因他的疾病,讓他更懂的感同身受,作一個更能了解學生的老師,因此,這部片子讓我看到的不是要同情或憐憫罕病者,而是看到在他們身上獨特的優點,並包容他們的不同,如同我們包容與自己習慣不同的人一樣,可以有機會各自發揮所長,造成雙贏的局面。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心得分享 2/27/2014 守護杉原灣運動演講

這次的演講主題講的昰美麗灣的部分,並由美麗灣延伸到許多環繞於我們身邊的環保議題,人類為了自身利益,不斷的向自然界奪取資源,不但毀壞了環境,更是造成許多的生物無家可歸,甚至到瀕臨滅絕的地步。若以人為本位來看,在破壞自然的同時,對人類造成的利益,是否利大於弊?我想,這個答案不能被回答。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下,是由少部分的人掌握了大部分人的資源,而由此來看,當這些少部分人的利益衝突到大部分人的利益時,大部分人的利益就會被侵害,再由自然界推回來,自然界當中一切都是守恆的,萬物皆有自己的平衡,若少部分人要強行破壞這個平衡,則此平衡會先經過動盪,再趨向平衡,而在自然界中,人類是何等的渺小,人類的生活已經配合了長期穩定的自然規律,在動盪及再平衡時,人類的生活便不能快速適應動盪的自然,也因此,有一些自然災變等等的消息會更加頻繁的出現,對大多數的人來說,為了少部分人的利益,要犧牲大部分人的平穩生活是不公平的,因此,不管從自然中的生物的關懷來看,又或者是由人為主體的本位主義來看,守護杉原都是我們該做的義務。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跟著妹妹搭巴士 hw 2/20/2014

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身心障礙者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常常人都只是看到與自己相近的類型,而去排斥與自己相異且自己不認同的事,或許這是某種自私,也或許這是某種害怕,人類對於未知及麻煩的東西,會下意識的想要去逃避,而這種想法對一些身心障礙者來說事很傷他們的心的,如同影片中的貝絲,他的想法其實就是如同小孩子般,其他人可能會認為長這麼大還有一些不屬於這個年齡該有的想法和行為感到十分的排斥,但換個角度想,既然他有小孩子的行為,何不用小孩的眼光去看待他呢?並藉由這種看法幫助他融入社會?

我認為這部電影讓我看到的昰可以用不同的思維去解決一件事,而這件事雖然可能只是小小一件事,但對於需要幫助的人可以得到莫大的安慰,如此能幫助別人又能解決問題,何樂而不為呢?